首页 联华证券 实盘配资开户 实盘炒股配资开户

联华证券

你的位置:联华证券-实盘配资开户-实盘炒股配资开户 > 联华证券 > 河北股票配资 黑格尔的辩证法:为什么透过“现象”才能看到“本质”?

河北股票配资 黑格尔的辩证法:为什么透过“现象”才能看到“本质”?

发布日期:2024-10-13 22:01    点击次数:193

河北股票配资 黑格尔的辩证法:为什么透过“现象”才能看到“本质”?

· 普京与莫迪讨论乌克兰危机等事宜河北股票配资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辩证法的规律有三个,分别是: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以及否定之否定规律。他写道:

“这三个规律都曾经被黑格尔按照其唯心主义的方式当作纯粹的思维规律而加以阐明;第一个规律是在他的《逻辑学》的第一部分‘存在论’中;第二个规律占据了他的《逻辑学》的整个第二部分,这也是全书的最重要部分,即‘本质论’;最后,第三个规律表现为构筑整个体系的基本规律。”

在“存在论”里,我们讲过黑格尔是如何从“有”、“无”与“变”,“质”、“量”与“尺度”这几个简单范畴推导出质量互变规律的。而到了“本质论”中,论述的重点开始转向第二个规律——对立统一,也就矛盾规律。

1858年1月14日,在写《资本论》的时候,马克思向恩格斯提到“我又把黑格尔的《逻辑学》浏览了一遍,在材料加工的方法上帮了我很大的忙”,并且计划要把黑格尔理论中“合理的东西”阐述一番。1865年3月29日,恩格斯在寄给朗格的信中,称“本质论”就是黑格尔《逻辑学》里“全部理论的真正核心”,是黑格尔体系的“合理内核”。后来,列宁在《辩证法的要素》里说:

“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确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

“本质论”中所阐述的对立统一规律最终被视为辩证法的核心规律。

“本质论”就是研究矛盾的理论

在《逻辑学》中,黑格尔对“本质论”的论述是十分晦涩抽象的。他认为“概念”是最高的东西,《逻辑学》所研究的就是“概念”的外化、进展与回归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列宁说的“逻辑是对世界的认识”过程——《逻辑学》讲的是黑格尔的认识论。

由于黑格尔是个唯心主义者,所以他经常把认识论与本体论混在一起,视“概念”为独立于人之外的客观存在。所以我们需要颠倒过来,从唯物的角度来解释黑格尔的理论,以便把观点说得清晰通俗。

认识的对象是“概念”,所以“概念”是《逻辑学》的主题。我们的认识最初表现为一种未经过反思的直接性,是一种感性的、直观的认识,形成浅显的概念。譬如我们看见一个红绿灯,便只能通过视觉的颜色感知,以及对“灯”的印象,将它命名为“红绿灯”,还无法了解这个事物的功能、作用以及工作原理等深刻的内容,仅仅知道它存在着。这个阶段的认识就是“存在论”,黑格尔称为“概念的自在或潜在”阶段。

当认识进一步深入以后,我们的思维就会对感性材料进行处理,通过反思,获得更深刻的认识。由于这一阶段的认识对象不是直接的客观事物,而是之前积累下来的感性材料,所以表现为间接性或反思性。所谓的“本质论”代指的就是这一阶段的认识,黑格尔称为概念的“自为存在和假象”阶段。

在黑格尔看来“存在”与“本质”只是“概念”进展的不同阶段,“存在”是“潜在的概念”,“本质”则是“设定起来的概念”——也就是说“存在”是空洞的、缺乏内容的;“本质”则设定起了各种规定,获得了丰富的内容。所以各个范畴之间的矛盾在“存在论”里只是潜在的,而到了“本质论”的阶段就爆发出来了。在“存在论”里,我们只看到“有”与“无”、“质”与“量”等几对简单的矛盾;而到了“本质论”,矛盾集中爆发后,便出现了“肯定”与“否定”、“同一”与“差异”、“内容”与“形式”、“原因”与“效果”、“偶然”与“必然”等等诸多矛盾。

正因“存在”与“本质”在认识层次上有区别,所以黑格尔才提出了透过“假象(存在)看本质的理论”,他写道:

“存在是直接的东西。因为知识要认识自在的和自为的存在的真相,所以它并不停留在直接的东西及其各种规定上,却透过直接的东西深入到里面去,认定在这个存在的背后还隐藏着某种同存在本身不一样的东西,认定这种隐藏在背后的东西构成存在的真理。”

这种隐藏在“存在”背后的东西就是“本质”。

什么是黑格尔所说的“本质”?

德语中的“存在”写作Sein,“本质”则写作Wesen。黑格尔说:“在德语里,当我们把过去的Sein(存在)说出Gewesn(曾经存在)时,我们就是用Wesen(本质)一字以表示助动词Sein的过去式。”

语言的这种规则隐含着一个重点的暗示——“本质是过去的存在”。就连中文里也有这种暗示,“本”表示的就是根本、原本。“存在论”里的“质”只是特质、属性,而“本质论”里的“本质”却是过去的“质”,是最原本的“质”。

当我们说“铁”、“铝”、“铜”的本质都是“金属”时,隐含着这样的一层意思——作为本质的“金属”是最原本的东西,“铁”、“铝”、“铜”都只是它的各种存在方式。这样“金属”就是过去的“铁”、“铝”和“铜”,前者通过扬弃产生了后者。在被扬弃之后,“金属”已不再单独作为一种事物存在着,而是以“铁”、“铝”、“铜”的形式存在于世间,“铁”、“铝”、“铜”都保存“金属”的本质在自身之内。

当泰勒斯将“水”视为世界的本原时,他并非只是说“水”是最先出现的事物,而是指“水”是万物的本质,万物都只是“水”的各种存在方式——万物的种子都有潮湿的本性就是证明。

当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时,并不单是说“道”是最先出现的东西,而是指万物都是“道”的存在方式,“道”隐藏在万物之中,所以万物才“负阴而抱阳”。

既然“本质”隐藏在“存在”的背后,那么“存在”就像一层表皮或一个帷幕,表现为一种“假象”,它不是本质性的东西,需要我们透过它才能认识真理。

具体的事物由于只是“本质”的各种存在方式,所以有生成与变灭,导致“假象”成为不固定的东西,它仅仅是“本质”的一个环节,还不能代表“本质”。

通过“假象”看“本质”的真正含义

哲学是一种反思的思维,它能够不断的深入,透过“假象”发现背后的“本质”,因而与普通意识在认识深度上存在区别。普通意识往往迷惑于“假象”,或者停留在“假象”阶段,导致无法获得更深刻的认识。

但透过“假象”并非是绕过“假象”或否定“假象”的意思,而是要通过认识“假象”来深入到“本质”。“假象”是“本质”的一个环节,是扬弃了的“本质”,对“假象”的认识本身就是对“本质”的认识。如果一个人研究“铁”、“铝”、“铜”的各种属性,却被人否定说不是在研究金属,这就显得很滑稽了。在哲学史上确实存在这样滑稽的看法。

怀疑论者和唯心主义者一般都否定“假象”的客观性,他们认为“假象”虽然可以丰富多彩,但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它除了欺骗我们以外,毫无用处。例如柏拉图认为形而上的“理型”是真正的本质,而各种形而下的事物就如同洞穴中的倒影一样,都是虚假的。要认识“本质”只能通过灵魂的回忆,屏蔽假象的烦扰,让心灵上升到高空去。

不可知论者同样隔断了“假象”与“本质”间的联系,康德误以为“假象”是“现象”,将其视为一个“现成的知觉内容”,以主体的主观感受、规定为前提,否定其客观性。他认为我们所能认识的对象只是“假象”,而不是作为“本质”的“自在之物”。

黑格尔指出把“假象”与“本质”彻底割裂开,是怀疑主义者、莱布尼茨、康德与费希特的共同失足之处。这些人浅薄地将“假象”与“本质”视为不相容的东西,然后争论应以“假象”作为基础还是以“本质”作为基础。柏拉图认为“假象”不是真实的,所以作为“本质”的“理型”才是基础;康德则认为作为“本质”的“自在之物”是不可认识的,所以我们应满足于“假象”。黑格尔则用辩证法来消除这种孤立的观点,他说:

“假象不是一个外在的、不同于本质的东西,而是它自己的假象。”

“假象”是“本质”的一个环节,属于“本质”的一部分。就算是对一个由身体投射而成的影子进行认识,也有助于看清身体的高胖矮瘦;对“假象”的了解也有助于认识“本质”。“假象”与“本质”之间的对立统一是“本质论”中的第一个矛盾,是“非本质”与“本质”之间的矛盾。对事物的认识,不仅要抓住“本质”,而且也不能忽略“非本质”的部分,不能把“非本质”的部分仅仅视为虚假,进而加以排斥。

“透过假象看本质”说的是在认识“非本质”的部分后,能够继续深入以达到本质的层面。而不是绕过“非本质”的部分,径直去奔赴“本质”所在的地方。如果不对“本质”的各种存在方式进行研究,我们怎么能达到本质呢?如果我们不去研究“铁”、“铝”、“铜”的各种属性,又能通过什么途径去认识“金属”呢?

因此河北股票配资,透过假象看本质并不是绕过假象看本质。